|
|
|
|
|
|
[主持人、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]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,大家下午好!由中国记协、全国三教办主办的第67期“记者大讲堂”现在开始。今天我们邀请长江日报高级记者余熙同志,结合他20多年在海外开展公共外交的成功实践,为大家做“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”的专题讲座。余熙同志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高级记者,同时也是作家、画家、摄影家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他长期致力于新闻采编和公共外交事业,在海内外举办个人摄影展览37场,出版国际文化交流主题专著25部,发表国际交流文稿数千篇(幅),被国际社会誉称为“当代中国的马克·波罗”。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余熙同志做报告。 [2015-04-23 14:37:27] |
|
|
|
|
|
|
|
|
[长江日报社高级记者余熙]尊敬的祝寿臣书记、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朋友,下午好!请允许我现在给大家做汇报。 [2015-04-23 14:38:17] |
|
|
|
|
|
|
|
|
[余熙]我很荣幸受到中国记协的邀请,来到北京向大家汇报我25年来,在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经历。我汇报的内容分五个部分:第一部分,瑞士演讲首开新声中国故事;第二部分,演绎故事传播文化;第三部分,中国故事感动高端,民间促使官方项目;第四部分,主动把握演讲机遇,多种角度说明中国;第五部分,声情并茂介绍中国,故事情节引人入胜。 [2015-04-23 14:52:48] |
|
|
|
|
|
|
|
|
[余熙]第一,瑞士演讲首开先声,中国故事人尽可讲。各国的民众?;嵬ü泄私彩龅墓适?,碎片化但却真切的感知中国。身处海外的中国公民如何借助讲述中国故事,在传播中国主流价值上有所作为,是每个中国人的社会责任。在1991的年8月,我第一次出国到瑞士奥尔滕市,也拉开了自己投身公共外交事业的序幕。大家现在在屏幕上看到的这张照片,是我在瑞士讲中国故事的场面。这张照片是黑白照片,我当时站在圆形拱窗的下面。当时的照片不是很多。这是我为了这次演讲找出很少的早期的照片之一。 [2015-04-23 14:59:07] |
|
|
|
|
|
|
|
|
[余熙]1991年8月21日,我出国到瑞士举办个人画展。作为一个画家,在瑞士常?;岜蝗思椅实揭恍┨鹄捶艘乃嫉奈侍?,“你的爸爸是否蓄着长辫子?中国的女性是否还在缠着小脚?别人不能出国你怎么会出国?”他们的讯息很发达,但是对中国的了解比较少,这个当时让我感到很意外也很焦虑。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,我觉得有责任帮助这些西方人了解中国。于是我向我的邀请方瑞士扶轮社提出请求,请他们安排一场由我介绍中国的演讲会。他们马上同意了。实际上瑞士人非常友好,他们对中国是不了解,但并没有敌意。 [2015-04-23 15:04:35] |
|
|
|
|
|
|
|
|
[余熙]这是当时演讲会的照片。当时他们在天主教新教的一个很大的会议厅,为我举办了这样一个演讲会。大家注意我后面是黄色的,实际是一个大红灯笼,原本是不可能出现在天主教堂里面,是其中有一个瑞士人曾经到中国访问、旅游,他买了一个灯笼回去,就把这个灯笼临时借过来放在这里,表示瑞士人对中国人的友好。当时现场有个锣,上面有两个字“否极泰来”的“泰来”。 [2015-04-23 15:09:22] |
|
|
|
|
|
|
|
|
[余熙]我当年讲的是《今日中国的文化艺术》。我本人也是一个画家和作家,我对中国文化的走向和现状是有一定的了解的。因此讲这样一个题目对我来讲比较熟悉。我运用各种生动的故事情节,绘声绘色地介绍中国。所谓绘声绘色是确有其事。大家看到我背后有几幅画,我根据我的作品向他们介绍中国。这样一些介绍,特别是对当时中国现状的介绍,引起在场扶轮社社员的关注。扶轮社是一个国际组织,它是一个工商界著名人士的一个俱乐部形式的组织。他们听得非常认真,不断地提问,也不断地鼓掌。当天晚上旁听我演讲会的人、新华社日内瓦分社记者施光耀发了一篇文章叫《“中国艺术”令人神往》。文章写了第一次在瑞士演讲中国故事的情况,这个稿子是1991年8月21日发出的。 [2015-04-23 15:14:22] |
|
|
|
|
|
|
|
|
[余熙]由于在瑞士开展演讲介绍中国情况,受到了瑞士人民的欢迎,这对我是很大的鼓舞。我得到了两个启示:一是瑞士人对了解中国情况有着很强烈的愿望;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向西方介绍中国,而且介绍以后别人都有兴趣听。 [2015-04-23 15:16:54] |
|
|
|
|
|
|
|
|
[余熙]我在瑞士去了很多地方,也做了很多关于中国情况的讲解。这是我在瑞士瓦莱州山区出席当地欢迎宴,做演讲的情况。除此以外,我还写了一本关于瑞士的书。这本书出版以后,瑞士驻华大使在瑞士使馆为这本书举行了首发式,当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出席。同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瑞士题材的画展,这是我在画展开幕式的时候,介绍我在瑞士的各种感受,也是在向在场的中瑞嘉宾讲述中国和瑞士的人民友谊。 [2015-04-23 15:20:33] |
|
|
|
|
|
|
|
|
[余熙]在瑞士期间,瑞士的很多报纸对我进行了报道,包括《奥尔滕日报》和《劳动日报》,有的是我在上面发表文章。这张照片,是我在长江日报发表的一篇讲话。我把这张报纸寄到瑞士,瑞士把长江日报的整个版面引用,并配了评论《奥尔滕的桥在中国》。向西方人民讲述中国的故事,除了面对面进行交流,通过媒体、文字、图片告诉大家同样都是在讲述中国故事。只要把这个故事深入到西方人的心中,就能够达到传播中国故事的效果。这张照片,是瑞士报纸的报道《画家余熙对瑞士的印象》,配的画是我画的。 [2015-04-23 15:27:10] |
|
|
|
|
|
|
|
|
[余熙]第二部分,寻求契机对美出击,演绎故事传播文化。大家都知道对美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。从1991年我开始从事公共外交,常常见缝插针的讲中国故事。现在看到的这张图片是我在演讲会上,图中是乔治敦大学著名汉学家潘克俊教授。当时准备做中国文化艺术的介绍,所以我准备了很多的资料。但是在我谈中国文化艺术的时候,发现下面的听众都是一些学中文的年轻的准外交官,20来岁。他们好像不满足于我讲中国文化,他们不断的举手打断我的演讲,提出一些问题。我发现他们提出来的问题全部是与中国现今状况有关的。我马上明白了,这群“准外交官”毕业以后,都将奔赴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,或者是去美国在华语地区的外交机构任职,其渴望知悉当今中国社会现状的心情十分迫切。 [2015-04-23 15:47:49] |
|
|
|
|
|
|
|
|
[余熙]想到这一点后,我立刻终止原来的主题,调整了我的演讲,把介绍文化改为介绍时政。我谈到了关于中国的人权、政治体制改革、反腐倡廉等等。为什么我会说这些问题,因为我在中国长江日报担任政文部的记者,每天接触的是中国最前沿的政治事态,所以我对政治生态、政治信息环境的了解还是比较充足的。因为有这样一种信息的积累,我敢于向他们坦诚阐述我的观点。 [2015-04-23 15:48:27] |
|
|
|
|
|